慎终追远教人感恩

 

  传统春节负载着两大功能,周期性物质满足和家庭伦理亲情意识的强化。体现这些功能的,便是节俗。千变万化的春节习俗总是围绕着这些功能展开。

  春联取代了桃符,见面拜年改成发短信,人们也许再也不去喝一种叫做“屠苏”的酒……虽然有不少春节的节俗正在中国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新的节俗在兴起。

  “这些新节俗大体上仍然发挥着与传统节俗类似的社会功能。”陈连山说,“春节习俗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趋势,使传统节俗的信仰色彩不断淡化。比如,最初用以驱邪的桃木板简化为表达吉祥祝愿的对联,而现在的楼房很少有宽门框,连春联也无处可贴了,于是很多人改贴‘福’字斗方,但是其所表达的意义却是跟春联一样的。第二,新技术发展使联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不见面就无法交流。现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使人们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交流。”

  此外,传统春节习俗具有很强的社会整合功能。其中祖先崇拜、尊老爱幼、社区互助等内容,通过一年一度的反复展示,很自然地传给下一代,从而完成一种社会教育。

  “最重要的主题、也最有教育意义的,是慎终追远。”陈泳超说,“一年到头,你成也罢、败也罢,也无论高兴、沮丧,总得停顿一下,好好想想,毕竟你还有幸活着,所以你得感恩,感念着祖先的恩德,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慎终追远的心态。”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