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端午天津民俗

\


端午祈福商品受青睐

  昨天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记者在河西区珠江道市场看到,卖艾草的小摊前围满了人,1元一把的艾草卖得特别火。天津社科院博士研究员、民俗学家王来华教授称,天津传统的端午民俗中,趋福避邪的内容比较多,插艾草是重要一项。

  插艾草

  天津人叫蒿子

  王来华说,老一辈天津市民中,山东和河北两省的“移民”较多,因此民俗也大多承继这两个省份。

  “五月初五,春夏之交,开始多雨,蛇虫也出来活动,易咬伤人,因此过去说这一天是毒日,也有说是邪恶之日。”王来华说,天津的端午民俗中,更多的是趋福避邪的内容,表达了一种朴素的百姓心理。

  “在天津,比较普遍的一种端午民俗就是插艾草,天津人叫蒿子。买到家里,用红布条拴上,绑在大门的门把手上。”王来华说,过去人们大多住平房,艾草一般都挂在大门的门环上。

  食五毒饼

  目前几乎绝迹

  老天津卫曾经有一项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饼,目前几乎绝迹。“那时候,一到端午节,家家吃五毒饼,市面上也有不少卖的。”王来华介绍说,讲究的五毒饼是用模子刻好后蒸烤出来的。模子形状不一,里面刻有五毒图案。五毒饼也曾是端午节走亲访友互相馈赠的常见礼物。

  吃粽子赛龙舟

  不是本土民俗

  近年来,每到端午节,市民都会包粽子,本市还会赛龙舟,王来华表示,其实这并不是天津的本土民俗。“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由于当天正值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后来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戴搭拉

  给孩子求吉利

  “在天津还有一项重要的端午民俗是给小孩子戴搭拉(音),搭拉就是一条绳上缝一串用布制作的五毒,为了给孩子求个吉利。”现在关于五毒的说法有几种组合,最常见的是蛇、蝎子、蜈蚣、蜘蛛和蟾蜍,还有的将壁虎加进去。

  家住河东区万新村的张大娘早已退休在家,她利用去年的休闲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了1000多个搭拉,早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她就开始到各个市场去卖,目前,1000多个搭拉全卖出去了。张大娘管自己制作的搭拉叫“老虎搭拉”,主要是给学龄前小朋友戴的。据她介绍,现在制作的搭拉上不单是五毒,还有一些桃、葫芦等有吉祥寓意的物件都会往上缝。张大娘的“老虎搭拉”上有辣子、小桃、粽子、蒜、葫芦等,配上小珠子很好看。“有时候拿绿线白线缠成小葱缝在上面,全凭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想象。”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