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性温,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

 

 
 
【来源】 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
【别名】 
【性味】 性平,味甘
【归经】 脾经,胃经
【功效】 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钙、磷、铁、铜、锌等。其中牛肉的蛋白质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很多,故其营养价值很高。
【食法】 煨汤,烧烤,红烧,作馅等
【食忌】 牛肉性温,故感冒发烧,或感染性疾病发热者勿食;牛肉中含中等量的胆固醇,凡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宜多食;民间认为牛肉是发物食品,患有湿疹、疮毒、瘙痒等皮肤病者,勿食为妥;患有肝炎。肾炎之人,亦应慎食。疯牛病肉禁食。 
【食养】
 凡身体虚弱或久病体虚、营养不良、气血不足者皆宜食用;贫血、面色萎黄、腰膝酸软、腿脚无力、头昏目眩者宜食;手术后食用可促进伤口愈合,生肌长肉;适合繁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食用,可迅速补充体能的消耗;适合少年儿童食用,促进少儿生长发育,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适合产妇调养食用,大补气血,促进康复。 
【类比】
 与羊肉、狗肉、猪肉相比,猪肉性平,功在滋阴补血,而牛肉同羊肉狗肉皆属温性,功在温补气血,所以,猪肉四季皆可食用,而牛肉羊肉狗肉则以秋冬食用最好。从营养成分来说,牛肉中所含的蛋白质是猪肉的两倍,而脂肪的含量仅为猪肉的三分之一。  
【按语】
 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理论,牛的内脏也各有其功,除具有营养补益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食疗食养效果。 

【知识链接】
 牛内脏

牛肝:性平味甘,功在养血,补肝,明目。凡贫血肝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目暗弱视、夜盲症、近视眼等,常食有益。
牛肾:功在补肾气,益精。凡肾亏者宜食之。《圣惠方》中有一食养方“牛肾粥”,就是选用牛肾配伍粳米煮粥食用。
牛肺:《本草拾遗》中说它能“补肺”。明代医家陈嘉谟认为牛肺“止咳逆”,故肺气虚弱者宜食。
牛髓与牛脑:性温味甘,功在润肺,补肾,填髓。凡精血亏损,虚劳赢瘦,头风眩晕者宜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明代李时珍还说,牛髓“润肺补肾,泽肌悦面”,似有美容之效。但是,由于牛的脑髓部分胆固醇的含量极高,所以,常人皆不可多食常食。
牛肚:又称牛百叶,性温味甘,功在补虚弱,养脾胃。凡胃气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消化力弱者,常食有益。
 
【小贴士】
 贫血者,牛肉配伍枸杞子、红枣食用;气虚之人,气短无力,牛肉配伍黄芪,更能增强补气效果,古代医家曾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根据前人经验,牛肉不宜配伍韭菜食用。《食经》中也不主张牛肉与薤白(即小蒜)和生姜同食,认为“合薤食,令人热病,合生姜食损齿”。牛肝不可配伍鲼鱼食用。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