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汪向荣作品】枣林湾新“绿”

 \

  枣为北方特产,长江三角洲顶端骤然出现一片叫“枣林湾”的区域,难免让人惊喜。
  枣林湾全称仪征枣林湾生态园,由丘陵、湿地、湖泊、森林等多种地貌构成,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丘陵生态园。2018年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和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相继落户于此,使这方并不显眼的水土,引发社会关注。人们不禁会问:“枣林湾”有枣吗?
  史载,明初天下初定,朱元璋即下令绿化首都,传谕各地广植桑、枣,三年内每户认植桑、枣依次为两百株、四百株、六百株,各地须造册回奏,如数上报,有违者充军边疆。作为“金陵辅佐”的仪征自然不敢懈怠,在临江的高岗上留下一片枣林和因枣命名的“枣林岗”。朱元璋对种枣情有独钟,自有“枣柿丰年可以卖钞,俭年可当粮食”的官方说辞,代表备荒防饥的远见,更深层原因在于他出身寒苦,十七岁流浪乞讨,窘困时仰仗野枣充饥糊口,因此,说枣是他的救命恩人并不为过。
  民间称枣为“铁杆粮食”,事实上,枣林岗那片枣林,在上个世纪天灾人祸的年代,的确是解了不少百姓饥困的。后来周边其他村落易名改姓时,栽植枣林的地方依然以“乳名”唤之,这是人性的感念,更是后人的铭记。
  枣,是义士,是恩人,在旱年默默见真情,献大爱。但倘若百姓岁岁都要仰仗它来“见义勇为”,岂不又书写着人世“望天收”的无奈悲剧。丘陵山区避荒的根本大计,在于开塘挑河、蓄得来水,保住禾苗。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和渴盼,上世纪六十年代,兴修水利的热潮席卷江淮大地。隆冬季节,滴水成冰,到了蒸馒头、磨豆腐等备年货的日子,枣林岗周边却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一位后来做过当地领导的诗人在回忆文章中描述道:“天空飘着雨和雪,风像刀子一样剐人……山上山下都是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找石头的,搬石头的,抬石头的……头上淋着雪水,身上冒着汗水,脚下蹚着泥水,浑身上下成了泥人。有人跌倒了,爬起来挑起担子再往前走。几位中年妇女实在挑不动了,坐在路边哭骂……”诗人实在看不下去,去找已经“靠边站”但仍带领群众为新建水库驳石护坡的老书记说情:“还有两天过春节了,让群众在这冰天雪地里挑石头,太不讲人情了,有人骂你呢。”老书记也是一身泥水,正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摇摇晃晃向前走,他没歇脚:“为了子孙后代,我心甘情愿挨骂。你看看岗上那片枣林,变得越来越稀落了,救人一时,能救人一世吗?!”老书记在当地一干就是十七年,老百姓称他“龙王”,半是怨怼半是敬畏,那个被人“骂”的水利工程就是占地一千余亩的枣林水库。将近半个世纪了,它一直担负着丘陵山区方圆二十公里的灌溉任务,其它小水库,众星捧月,环围四周,仿佛澄净的明眸,一起照看着这方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滋养着的土地,护佑它风调雨顺,平安无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籍当地魏家洼的一位老将军,从报纸上看到了家乡还比较贫困的消息。这位带过铁道兵抗美援朝,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任十三陵水库建设现场总指挥的老人,特地返乡,与扶贫协会负责人促膝长谈:一定要让百姓有路好走,有水好用,过上红枣般的甜蜜生活。
  如今,带头挑担建水库的老书记已不在人世,记挂故土的老将军葬在了可以俯视枣林水库的铜山南麓。枣林湾历经岁月打磨,四季雕琢,愈发青葱、温润。站在千米长的枣林湖大堤凝望,岸树参差,浓妆淡抹;云雾氤氲,天开水墨。因为过去交通的相对闭塞,工业的起步缓慢,现代化的洪流擦肩而过,所以,错落的田畴,簇拥的野树,自然的湿地,安谧的乡村,成为这片土地的主背景。
  枣林人又开始恋枣了。从枣林渔村的建设到百龄枣园、清风枣园的开发,不是为了荒年充饥,也不仅仅为了采摘体验,当地百姓说,枣林,枣不成林,称什么“枣林”?他们要的是名副其实的枣林,渴望的是能够解困脱虚、提振信心的“枣林”精神。
  在清风枣园公园,那些移栽的成年枣树,表皮皴裂,外干粗糙,根本谈不上中看,然而悬挂在树干上的图文铭牌,却宣示着“枣”超凡脱俗的内在品质,吐故纳新的蓬勃希望。近年来,这里不仅是展示“枣”主题的乡土教育馆,更是全国唯一以“枣”为主线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在这里,可以读到与“枣”有关的古诗文:“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唐·白居易)“外虽多枣棘,内实怀赤心”(后秦·赵整);可以品鉴《吃枣留钱》《肥东古枣》等典故传说;可以知晓枣叶、枣核、枣根皆可入药的功效;可以了解枣干小可制作棒槌,大能加工为车轮、上等家具的多种用途;更会庄严面对“延安枣园革命圣地”的场景再现,重温一豆灯光下“为人民服务”的沉厚墨香,倾听红枣一样的碧血丹心在历史胸膛里的鲜活跳动……优秀共产党员楷模、县委书记杰出代表焦裕禄从严要求自身和家人,在粮食极其匮乏的特殊年代,一位同事看到他孩子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带了一把红枣丢到他家熬粥的锅里,焦裕禄向家属问明情况后,用筷子一颗不漏地扒拉出十二颗红枣,主动向工作组作了检讨,并赔付了枣钱。枣,能养血、补气,但更应滋养的是人心,是一个政党,乃至一个民族根植于大地所形成的自强精神、刚正气质、朴素情愫和大爱胸怀。
  枣林人爱枣,更爱脚下这方因“枣”得名、因“枣”而生的水土。2007年春天,这方远离喧嚣和污染、占地六十八平方公里的丘陵区域被划定为“枣林湾生态园”。“三山”为骨骼,“五湖、两泉、一河”为血脉,湿地、缓坡、冲洼为肌肤,草甸、森林为毛发。一处不考核GDP、不接纳任何工厂入驻的新“绿”,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独树一帜。河塘全部清淤,庄台全面整治、美化。中国最大的芍药栽植、展示基地,华东最大的越野赛车基地,江北重要的樱花观赏基地,江苏首批体育特色小镇……动辄千亩以上大手笔,泼洒激情和华美。


  偶尔和乡民闲聊,还听到了一个“凤还巢”的故事。十五年前,一位自幼家境贫困、吃百家饭长大的英籍华人回来了,他绕着枣林水库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决定:租下湖畔整片荒山,开发中国最大的山地体育公园,为普通百姓创造“天上飞、地上跑、水中游”的全方位体验式运动乐园。对于土质赤红的低矮山丘,他定下规矩:按原状保护,不得乱动。梦想照进现实,终于,一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红山体育公园脱颖而出。在六十岁的庆生晚会上,这位游子动情告白:在枣林湾,枣是红的,红山是红的,赤子的心更是红的。2016年,来自荷兰的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先生应中国花卉协会邀请实地考察,当他和同事徜徉于上百公顷芍药花海中,看到数千张游客的笑脸鲜花般绽放时,不由激动地挽起园主的臂膀高举过头顶。当年9月底,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年会全票通过: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枣林湾生态园举行。
  枣林湾,以绿色的形象,登上了国际舞台,世界在扬子江北岸发现了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本。
枣林湾的枣是物质的,有形的,也是精神的,无形的。它是一份永恒的绿色福利,滋养子孙后代畅享全面小康。刊发于2017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12 版“大地”副刊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